1月10日上午,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场“委员通道”在广州珠岛宾馆如约开启。来自经济、科技、文化艺术等界别的6名省政协委员依次亮相,为广东发展建言献策。AI养老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等热点话题也成为本届政协委员关注焦点。
第一批登上“委员通道”的三位广东省政协委员分别是:民盟广东省委会科技委员会委员、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雷震,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、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,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助理、广州开发区二级巡视员杨寿桃。
作为制造业大省,广东近年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877家,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超过5000家。首位发言的省政协委员是民盟广东省委会科技委员会委员、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雷震,他表示,培养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将为广东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、实现制造业当家提供重要保障,应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优势,加强“政产研学金”联动,走好专精特新之路。他提出,要探索建立大湾区专精特新培育工作联席机制。强化金融创新,引导全球化资本、市场化投资机构投资专精特新企业。同时建议,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产业链企业、高校、研究机构和金融资本市场,形成常态化联动机制,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“链长制”的重要内容,积极推动创新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结合,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优势突出的小微企业园,引导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发展。预计到2030年,广东老年人口占比将突破20%,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,智慧养老近年也在呈现出快速的发展势头。省政协委员,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、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建议,要加快开发智能养老服务产品,设立专项政策,支持企业提升康养机器人、陪伴机器人等产品的智能化水平。进一步支持机器人智能交互开放平台建设,降低情感计算、主动对话、多模感知等关键技术的成本与使用门槛,不断提升产品在日常出行、就医、消费等场景中的适老化水平。充分发挥社区、街道、老年大学、志愿者组织的力量,加速智能化产品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普及使用。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,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。但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具有技术门槛高、实施周期长、投资额大、风险高等特点,不仅需要十分专业的科研团队,还需要政产学研各方的协同合作。省政协委员、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助理、广州开发区二级巡视员杨寿桃提出,要推进生物医药科研成果高效转化。他建议,要着力解决科研成果不实用和市场价值低的问题。包括采用“揭榜挂帅”等方式,整合大学、科研机构等资源联合攻关,从源头上保障科研成果有需求、有价值、有市场,真正解决实际问题。此外,还要加大对成果转化专业机构的扶持力度。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,大力扶持省实验室等专业机构,建优配强成果转化专业服务团队,为科研人员转化成果提供专业服务。省政协委员、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、广东药科大学副校长黎锦城关注“三孩时代”托育难题,他表示,要积极构建政府主导,以普惠微型托育机构为主体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托育服务体系。支持社会力量采取独资、合资、公办民营、民办公助等形式,开设普惠型托育机构,提供多样化的照护服务。同时大力培养专业人才,确保托育服务质量。发展婴幼儿照护专业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,完善职业资格认定标准,提升托幼服务专业化水平。陈美仪:港澳青年要把个人价值与港澳发展、祖国发展结合
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,居住在内地省份并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居民超过42万人,越来越多的港澳人士选择定居、创业在大湾区。省政协委员、省工商联副主席、澳门中小型企业联合总商会常务副会长陈美仪表示,港澳青年要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港澳发展、祖国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。包括要举办多种形式、各个领域的交流活动,让港澳青年进一步体验湾区、了解湾区,感受湾区的发展魅力。同时,各地政府要加强合作,为港澳青年提供就业环境、支持政策、求职路径等,开展精细化的就业指导。设立大湾区跨部门的沟通协调平台,解决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就业创业时遇到的问题,帮助他们实现梦想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,是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。省政协委员、广东广播电视台教育中心总校长任永全建议,要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“数字化”走向“数智化”。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智慧图书馆、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基础上,精准对接基层文化需求,着力在公共数字文化平台、数字资源生产展示和数字化服务三个环节上下功夫。他提出,要推进标准化工作,指导地市、县(市、区)出台本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或服务目录,实现公共文化标准化供给。